某銀行個貸業務部客戶經理向記者透露,客戶將房産抵押給銀行,銀行給予客戶一個供綜合消費的授信額度,對銀行而言,可以提高其利率收入,而客戶則可方便的獲取授信額度,此類貸款做成的概率較大。
“業務人員是靠業績說話的,現在二胎房貸業務太冷清,我們閑得直發慌,所以很多二胎房貸人員近期都在做消費貸。”他指出。
招行某支行業務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,借款者在該行的消費貸申請成功以後,必須刷卡消費。但在申請購買房産時,其授信額度被中介和開發商的系統給屏蔽掉。所以,貸款最終的流向管理存在比較大的困難。
貸後管理漏洞藏風險
盡管二胎房貸受限,炒房客卻能利用銀行推出的“消費貸”曲線貸款買房。
上述客戶經理表示,部分銀行業務人員爲提高自身業績争取客戶,在審核方面相對寬松,銀行對貸款的使用流向并未嚴格監管,消費貸就有可能成爲炒房客用于購置多套房的還貸資金,給資金流入樓市制造了機會。
建行某支行二胎房貸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,多家銀行推出的多種個人綜合消費貸款,主要是指銀行向個人客戶發放的有指定消費用途的消費性個人貸款,並不包含二胎房貸。銀監會則要求銀行在審批消費貸款時需要客戶提供明确的貸款方向。然而,不少購房者與裝修公司等相互配合,加之個別銀行審批不嚴等因素,客戶在獲得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可能用于購房或支付每月所還貸款。
記者了解到,銀行“消費貸”存在的漏洞正是填補了炒房客的炒房黑洞。比如,客戶以申請裝修貸款的名義,将手中的房屋抵押給商業銀行,銀行按照二胎房貸評估值的70%以内提供消費貸款,在貸款獲得審批後,銀行将資金直接劃撥到客戶簽約的裝修公司賬戶。
如此操作,完全滿足貸款額僅用于消費、貸款由銀行直接打入第三方帳戶的條件。實際上,該裝修公司與客戶早就達成了協議,客戶隻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就可領走這部分貸款,用於支付二胎房貸,貸款再度填補炒房黑洞。
上述建行某支行二胎房貸業務負責人則表示,銀行雖然提高了“消費貸”業務的審批門檻,但貸後監管力度卻有待加強,雖然該類業務的利率上浮增加了銀行收入,卻屬於違規操作,風險不容小觑。